今年以来,市财政坚持以“零”为基点,运用“零一二三”新机制,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,当好“铁公鸡”,集中财力保主要内容、办大事、兜底线。由此,预算管理改革呈现出新格局、新路径、新方向,管理水平显著提升。
一是从“零”开始,构建预算分配新格局。需求导向,体现实际编辑。打破基数观念,以“零”为起点,结合部门职责、年度需求和财政可能,每年重新编制核定收支预算,强化预算对重大决策部署的支持,优先保障“三包”等刚性支出,实现预算资源优化配置。由标准支持,体现按量定额支持。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中的基础支撑作用,切实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。以项目为出发点,体现按事安排钱。加强项目库建设,按照“先找事,后安排钱”的预算管理理念,将所有预算支出以项目形式纳入项目库,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。严格项目入库条件,未履行前期论证、评估和项目立项程序、未编制绩效目标、未列出资金明细测算的项目,一律不纳入项目库。
二是统筹推进,部署预算改革新路子。推进预算与绩效综合化,将绩效管理要求深度融入预算编制、执行、监督全过程。按规定对新的重大政策和支出项目开展绩效前评估;年中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双重监控,及时整改;加强事中事后绩效评估,强化成果应用,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。
三、双管齐下,着眼于资源规划的新方向。多渠道开源,加强整体收益规划。规范部门预算收入管理。所有收入都要求按规定纳入年初预算。预算安排优先使用单位自有资金。机关非税收入由市级财政统筹使用,与市级执行单位支出完全脱钩。盘活各类存量资金,加大结转结余资金回收力度,次年年初收回部门基本支出和经常项目支出结余。同时,建立部门实账资金全覆盖、常态化机制。
四、“三力”并举,强化预算管理新机制。增强部门合力,借助零基预算改革,倒逼部门落实预算编制、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,促进市级部门预算编制的主动性逐步增强。要增强预算的约束力,在不断提高年初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的同时,进一步坚持预算法定原则,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,不得对部门预算进行不必要的调整或调剂。对财政支出实行严控、严审、严管,实行报一个洞、审一个标、签批一支笔、监管综合化。加强技术支撑,推广综合预算管理系统,运用“系统+技术”的方法,实现预算管理全过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。
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,唐山各县(市)、区直属各部门共同承办。